他们整天与高温、高空、粉尘、辐射打交道,面对的是一台台庞大的化工介质储罐、一条条承载高压的压力管道、一个个毫不起眼的压力气瓶;他们身上时常遍布污渍,肩上却承载着安全生产的重要责任和神圣使命……他们,就是活跃在沂蒙大地上的山东省临沂市特种设备检验研究分院的75位检验员。
面对着沂蒙革命老区近年来的临沭化肥、沂水食品、平邑罐头和石材、沂南电动车等产业集群的跨越式发展,特种设备数量达到20000多台(件),气瓶数量达到100多万只的现状,如何保证日益增多的特种设备安全,他们靠着与沂蒙精神一脉相承的艰苦奋斗的精神,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真正保驾护航者。
放心出行
2009年12月17日,周四,临沂市特检院气瓶检测中心。8名出租车司机代表鸣鞭放炮,将一面书写着“情系出租车情深意重,严把安全关平安你我”的大红锦旗郑重地交到中心主任李国才的手中。出租车司机高建学激动的说:“以前我们没有认识到车载气瓶检验工作的重要性,认为你们小题大做,找我们麻烦,但听到你们耐心细致的做工作,看到你们帮我们检出了279只不合格气瓶,使我们的出租车真正让家人放心、乘客放心、社会放心、政府放心,我们真诚的感谢你们!”
去年以来,临沂市已有3000多辆出租车实施油改气,虽然用上车载气瓶,但由于历史原因,多数气瓶未经检验,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隐患。临沂市质监局将这一情况汇报给市政府,引起了他们的高度重视。国庆节和“十一运”前夕,临沂市政府向市质监局下达了死命令:要利用7月~9月三个月的时间,克服一切困难,全面完成车载气瓶检验工作,确保出行安全!这一久积未解的艰巨任务就交到了特检院。
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经市质监局认真与出租车公司沟通协调,自7月份,特检院投资100多万元购置了新型检验设备,并集中优势力量,对全市超期未检的1750只车载气瓶开展了百日检验。为按时完成任务,气瓶检验人员加班加点,24小时不间断检验,圆满完成了检验任务,并对检出的279只不合格气瓶进行了切割等报废处理。在检验的同时,气瓶中心主任李国才4次到市人民广播电台交通音乐台宣传车载气瓶检验的重要性,并公布手机号码,随时接受出租车司机咨询。检验人员也随时向出租车司机讲解使用未检气瓶的隐患,宣传气瓶安全使用的必要性,得到了广大出租车司机的理解和肯定。
按时交工
2009年8月24日,周一,中午,室外气温37℃,临沂市罗庄区某建筑工地。在被灼热的阳光晒的烫手的84米高的塔吊上,塔吊检验员徐同法滴到塔吊臂上的汗水很快就蒸发了。虽然天气酷热,但他在检完一台塔吊后,没有过多休息,而是很快开始了第二台检验。因为他知道,塔吊不经过检验合格,工地就不能施工,施工进度放慢几天,建筑公司就可能无法按时交工,成为违约方而承担相应责任。
下午一点钟检验完毕,可是体力严重透支的徐同法刚爬下塔吊,就晕倒在地上。建筑公司的安全员曹永元赶紧把他送到医院,诊断为严重中暑,需要立即休息。但是输完液后,稍事休息,徐同法又出现在工地上。曹永元激动地说:你们这种急企业所急的精神我永远难忘!作为建筑公司,我们如果不搞好安全生产,对不起良心啊。
一起奔波
2009年12月20日,周日,室外温度-10℃,临沭县金正大集团。检验人员魏龙飞10岁的儿子在储罐检验区外,眼巴巴地盯着储罐,搜索着他爸爸紧张工作的身影。此时,魏龙飞等4名检验人员已放弃双休日,在该集团公司连续检验了9天。春节前,化肥生产已到旺季,检验工作必须快速完成,才能确保企业及时开工生产。这是他们对经检验发现存有严重安全隐患、企业进行整改后的储罐进行第二次检验,魏龙飞的爱人在外地工作,双方父母都不在临沂,周末时间孩子一般都是他照顾。面对企业负责人焦急的眼神,面对2名同事由于工作环境恶劣已经患上重感冒的事实,魏龙飞不假思索,周五下午就将孩子接到了工作现场,跟着他一起奔波在无遮无挡的厂区内。为满足储罐打压检验必须保持环境温度不低于5℃的要求,魏龙飞和同事帮企业出主意、想办法,用篷布把储罐围起来,然后在四角点起火炉,靠这种方法提升环境温度,保证了打压按时进行。
真情感染
2009年11月22日,周日,平邑县某石膏粉厂。该厂厂长罗安生紧紧地握着刚从锅炉里钻出来,头上缠着的白纱布已变成黑色的综检中心主任赵勇的手,流着眼泪说:“赵主任,你带着伤还坚持工作,我真没想到你们是这样搞检验的,你们不嫌脏、不怕累,为的不就是保障我们的安全吗?我是真服了,我以后绝不再抵触检验!我还要帮你们做工作,搞宣传,保证你们在平邑检验不会再碰到我这样的事了。”
平邑县石材业发达,石膏粉厂比较多,在用锅炉40余台。但是由于石材是初加工产业,多数企业都是粗放型生产,安全意识比较淡薄。特检人员的工作经常受阻,工作开展难度较大。罗安生就是极端抵触检验的企业主之一,检验人员多次做工作,都被他手持木棍挡在了门外。当日,赵勇已经连续跑了13家企业,检验了5台锅炉,因为疲劳过度,中午开展检验时他一阵眩晕,重重地摔倒在锅炉上,头部受伤,血流不止。同事吓坏了,赶忙把他送到就近的诊所。但是经简单包扎后,他拒绝了诊所要求他去大医院进一步诊治的建议,为确保已到检验周期的锅炉及时完成检验,毅然回到了待检锅炉前。当他头上缠着渗血的纱布来到罗安生的企业时,罗安生再也不好意思凶巴巴的拒绝检验了。当赵勇脱下棉外套,在只有5、6℃的环境温度中钻到锅炉里时,罗安生惊讶的睁大了眼睛。看到赵勇浑身黑一块、灰一块的从锅炉里钻出来后,他动情了。
在临沂,有这样一段顺口溜形容检验现场的特检人员:远看像要饭的,近看像挖碳的,仔细一看是搞特种设备检验的。这顺口溜乍听搞笑,细品却饱含着别样的辛酸。上世纪90年代,特检院副院长张庆强在老家沂水检验锅炉,他母亲听说后,到工地去看他,当看到从锅炉里刚爬出来的张庆强站在面前喊“娘”时,她差点没能认出来,也十分不理解:“儿啊,咱上了4年大学,就干这样又脏又累的活?”张庆强却笑着对他母亲说:“这活可不能小看,它关系着千家万户的安全。”
同时,该院不仅开展检验,保证安全,在丰富的实践工作中,他们还善于学习、善于思考、善于发现、善于总结、更善于创新。近年来,临沂市特检分院完成科研项目9项;正在起草山东省标准6个;有4项发明专利;有1项科研成果获山东省技术发明三等奖,1项获临沂市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通过了国家鉴定;先后22人在国内外相关杂志发表论文65篇;《工业甲醚专用压力容器安全性能研究》和《起重机械作业人员培训教学机》两项科研项目填补了国内空白,达到领先水平!(转载自:中国质量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