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落实特种设备安全主体责任。要求从事特种设备设计、制造、安装、改造、维修、气体充装和电梯日常维护保养的单位和特种设备使用单位要依法承担特种设备安全和节能的主体责任,自觉履行法定义务。主要负责人必须对本单位特种设备安全全面负责,合法使用符合安全技术规范要求的特种设备,依法组织生产或使用。
二是强化特种设备安全监管职责。加强对特种设备安全工作的领导和经费投入,建立“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协调解决特种设备安全工作中的重大问题。依法履行安全生产监管职责,建立健全特种设备应急处置预案和技术指导专家队伍,建立特种设备事故调查处理协调机制,保障本行业、本领域内特种设备安全运行。
三是完善特种设备安全工作机制。实行特种设备安全动态监管,健全纵向到乡镇和企业,横向到相关部门的监督组织网络,依托信息技术和组织网络实现动态监管。抓好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检验技术、安全监察队伍的建设,建立安全主体责任长效机制,推进科技兴检战略。
四是提升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水平。增强特种设备技术创新能力,开展高耗能特种设备能效审查、能效测试和等级评定,限制和淘汰能效超标的高耗能特种设备,提高处理特种设备责任事故的行政效率。